安徽省自然资源厅 | 安徽省地矿局 | 淮北市政府    今天是: 繁体中文 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动态 - 建队70周年 - 我和325队
我与325地质队的成长岁月
发布时间:2025.09.01    新闻来源:   浏览次数:
       2009年腊月,淮北天气寒冷,我穿着厚重的衣服走进位于淮北市高岳路的325地质队。眼前的景象让心里对“地质队”的憧憬碎了大半:全队最高的建筑就是那栋灰扑扑的五层办公楼。而我要去的检测中心,不过是栋墙皮斑驳的两层小楼,旁边挤着几间红墙瓦房。那时的我不会预见十六年后的今天,自己能在宽敞的办公区,坐在崭新的办公大楼里,细数那些与325地质队共同生长的年轮。
       初入检测中心的日子像台校准不准的天平,理想与现实总在摇晃中失衡。刚刚适应环境后,就迎来了第一次承担重任的机会:开拓瓦斯测试项目。在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参加瓦斯测试培训的日子里,白天追着老师问操作细节,晚上对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的气体解析过程注意事项、气相色谱仪的调试参数,认真回顾。此时内心是忐忑的,担心无法完成新项目的建立。学习回来,组装解析系统、调试仪器参数、进行初步实验,从生疏到熟稔,从失败到成功,瓦斯测试项目通过实验室资质认证,获得对外发布报告资格的那一刻,我激动的湿润了眼眶。
       有了独立开拓项目的经验,我对检测中心的工作越来越熟悉,从样品的接收、前处理到仪器分析、数据审核,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。气相色谱仪、原子荧光光度计、石墨炉-火焰原子吸收等先进的设备进入检测中心,让实验数据更加科学精准,业务量也得到了增加。在一次次解决难题、攻克技术难关的过程中,我也在不断成长。2014年,当我拿到“安徽省地矿局技术能手”称号的证书时,内心充满了自豪。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,更离不开检测中心这个平台的培养。
       2019年,我转入党办工作,工作场景转换了,身份成了党务工作者。党办作为325地质队党建工作的中枢,承担着上传下达、统筹协调、宣传引导等重要职责,每一项工作都考验着责任与担当。刚到岗时,面对繁杂的文件起草、会议组织、党员教育等任务,我像当年面对全新的瓦斯测试项目一样,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任务的失败。在日常工作中,我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材料,小到会议通知的措辞,大到党建工作总结的制定,都反复推敲、精益求精。落实党建工作任务、规范党内组织生活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努力让自己成为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。我知道,从实验数据到红头文件,变的是工作载体,不变的是325地质人刻在骨子里的严谨与执着。2025年,我荣获“安徽省地矿局优秀党务工作者”称号,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,更是对党办全体人员辛勤付出的褒奖,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,党务工作同样能为队伍发展注入动力。
       党务工作也让我更深刻地触摸到了队伍的灵魂。整理队史资料时,看到1980年“功勋地质队”奖状上斑驳的痕迹,还有一张张记载着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在深山中风餐露宿、坚守勘探一线动人故事的黑白照片。看到20世纪90年代,地勘行业陷入低谷,勇敢的325地质人在裕安大厦、南浦大桥、浦东机场等重点工程留下的身影。看到新生代地质人,不畏严寒酷暑,奋战在地质勘探、地质服务、技术攻关一线的坚毅目光。这才懂得,“爱国奉献、创新拼搏”的第一钻精神,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在一代代325人手中不断续写的篇章。
       2025年,是我在325地质队工作的第16年,也是这支队伍走过的第70个春秋。回望来时路,我深深明白,个人的成长如同地质勘探中的岩芯,唯有嵌入队伍发展的地层,才能显现出独特的价值与意义。70载风雨兼程,325地质队从功勋满身到荣获全国文明单位,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几代地质人的心血;16载并肩同行,我从职场新人到获得技术能手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,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队伍的滋养与托举。在此,衷心祝福325地质队在未来的岁月里,继续传承“第一钻”精神,在地质事业的征程上勇攀高峰,为国家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。而我,也将继续怀揣初心,与队伍一同成长,在新时代的地质舞台上,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精彩篇章,期待见证325地质队创造更多辉煌,走向更灿烂的明天。(党办党支部  张新清)
 
 
主办单位: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   www.325dzd.com   2006-2025  版权所有
地址(ADD):安徽省淮北市古城东路53号    联系电话(TEL):   传真(FAX):
E-MAIL:   皖ICP备18015666号-2   公安备案号:34060002020016